Germany Newsletter

02/2021

疫情动态



新冠疫苗在德国的生产和研发近况

随着首支新冠疫苗在欧洲及其它国家获得审批,全球抗疫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人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大规模生产疫苗,以及满足大众免疫各种需求。德国医药及生物技术行业继续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产合作

为了满足市场对新冠疫苗BNT162的大量需求,合作伙伴拜恩泰科和辉瑞与德国及其它国家的许多公司达成了生产协议。Dermapharm 公司在布雷那的工厂正辅助进行这种疫苗的配方、罐装和加工。该公司首席执行官Hans-Georg Feldmeier 在1月份表示,公司可能改装另一座制造工厂,将疫苗产能扩张至两倍。斯福瑞集团位于哈梅林的分部也会对免疫血清进行充填包装,为了保证产能他们已经雇佣了50名员工。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Rentschler Biopharma将参与这种mRNA疫苗的提纯工作。美国百特公司将生产两种不同的新冠疫苗——拜恩泰科/辉瑞疫苗及诺瓦瓦克斯疫苗——在其位于哈勒/西伐利亚的工厂里面。同时,拜恩泰科也通过收购诺华公司位于马尔堡的生产基地,扩张了自身在德国的产能。这座工厂有300名员工,每年可生产7.5亿剂疫苗,预计将在一个月内获得营业许可。

还有两家德国疫苗公司即将完成大规模接种的审批流程。最近,CureVac宣布与拜尔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意在推动其mRNA疫苗上市。另外,疫苗研发公司IDT Biologika在11月份从德国政府获得了一笔高达3000万欧元的预付款,用于充分提高疫苗产能。

服务全球市场

德国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同时也为外国合作伙伴和国外市场生产疫苗。默克集团已与詹纳研究所签订协议,将牛津大学研发的新冠疫苗实现工业化生产。Richter-Helm 在大规模生产Inovio公司的DNA疫苗INO-4800,这种疫苗可在室温条件下储存。俄国医药公司R-Pharm向其位于伊勒蒂森的工厂投资了2000万欧元,用于生产多达5亿剂阿斯利康疫苗,这些疫苗都将投放至俄国及其邻国市场。CDMO企业Vibalogics也宣布其计划为Janssen公司的新冠临床疫苗生产原材料。

坚持不懈的研究工作

随着疫苗生产如火如荼地进行,相关研究也在全速前进。例如,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附属的ContiVir公司已经研发出类似病毒的微粒,简化并加快了新冠疫苗研发过程。“数家生物医药公司,包括一些行业领先的公司,都已经表现出极大兴趣。” ContiVir商业拓展经理Julian Lopez说。另外,初创企业Belyntic正与波恩大学校医院合作研发肽疫苗,这种疫苗不需要极端冷却条件。


拜尔与CureVac组队合作

在一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后期阶段,医药巨头拜尔公司与德国生物技术企业CureVac进行了合作。拜尔的作用是帮助进行必要性研究并申请政府审批,也有可能参与疫苗生产。

“利用拜尔的专家资源和基础设施,我们的新疫苗CvnCoV得以更加迅速地到达大众手中。” CureVac负责人Franz-Werner Haas在1月7日发表的声明中说道。

临近2020年圣诞节前,CureVac的新疫苗才进入第三期候选人测试阶段,比竞争对手拜恩泰科和莫德纳晚了将近四个月,而后两家公司的疫苗都已在欧盟审批通过。CureVac预计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内完成测试并通过审批,为该公司疫苗在今年年中上市扫清障碍。


疫情期间人们需要看得更清楚

新冠疫情带来的一个小却无法忽视的不便之处——至少对许多视力不够清晰的人来说——是口罩造成的眼镜起雾。

汉堡初创企业Smart光线解决方案已经想出对策:一种经过化学处理的超细纤维布料。这种名叫“Foogy”的眼镜布可使用多达200次,每次可让镜片保持清晰10小时。

出乎意料的是,这家公司在2017年成立之初的主要业务是停车场智能照明——公司名称也由此而来。从前这种布料并没有在主营业务外带来多少利润。但自2020年3月以来,人们的购买需求从每年1万块急剧增长到每个月50万块。在商业杂志《德国经济周刊》的一篇报道中,这家公司不得不推迟其国际扩张计划,因为目前国内的订单已经让他们忙不过来。

Smart 光线并不是唯一一家从这块新兴市场中受益的公司。在对连锁药店的报道中,应对眼镜起雾的各种产品,如眼镜布和眼镜喷雾,也出现了抢购热潮。


生物多样性和人畜共患病:德国努力杜绝瘟疫再次出现

作者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Flérida Regueira Cortizo Anne Bräutigam

我们在后疫情时代应该吸取的教训之一,是疾病乃至瘟疫的爆发往往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加剧。当前的研究还没有弄清新冠病毒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具体路径。但乌尔姆大学教授Simone Sommer带领的一支团队认为,如果动物生活在不被干扰的环境中,相对分散且合理混居的话,这样病毒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宿主。物种保育也降低了动物传染给人类疾病即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思考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我们必须面对瘟疫和环境破坏带来的双重挑战——并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要找到并实施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公众和个人携手合作。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国,有意投资环保的企业可以得到强有力的帮助。

10月24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生物多样性2030战略》,决定实施该战略的各项目标,以及旨在重建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和重建目标。为了满足该战略的各项细则,其中包括向Natura 2000和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倾斜,每年至少将会有200亿欧元资金用于环境保护。

这些激励措施覆盖面广,有意探索环境保护、研究和开发新途径的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它们。

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不可缺少

美国病毒学家Dennis Carrel认为,目前自然界存在着从25个病毒属衍生出的170万种病毒。其中约60万种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采取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了。

正如欧盟在2020年9月上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召开前强调的那样,这对欧盟和德国都是个重要议题。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以及包括德国在内70多个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保护大自然领导人宣言》,承诺在2030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

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对此表示:“环境破坏、气候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多样性流失,正以人类历史所未见的速度加速进行。我们必须用更加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土地和海洋,人类活动必须与自然更加兼容。这里说的‘我们’是指所有国家。”

德国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和框架

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BMU)贯彻德国在《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NBS)上做出的国际承诺,努力在2030年前阻止生物多样性流失,并扭转这一趋势。例如,2019年秋,政府提出了《昆虫保护行动计划》应对昆虫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德国已经实施了新的化肥法规,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免受化肥污染。另外还有一部昆虫保护法和关于杀虫剂使用的新规定正在酝酿之中。

另外,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德语为Masterplan Stadtnatur)中,德国政府提倡对城市内部的自然区域和物种进行保护性开发。而《蓝带计划》(德语为Blaues Band)主张重新恢复水道自然面貌。更有甚者,BMU还通过《国际气候倡议书》支持鼓励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最后,德国在去年5月加入了先驱组织全球海洋联盟,旨在2030年前保护全球海洋总面积的30%免遭破坏。

德国的人畜共患病研究:自1910年起的必经之地

除了那些有效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宏伟计划,还需要对现有病毒性疾病进行持续研究。在德国,这种研究可追溯至1910年为调查口蹄疫在里姆斯岛上成立的弗德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FLI)。这是第一家专门为研究病毒引起的动物疾病成立的研究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病毒研究所。今天,这家研究所已划分为12家特别研究所,并且位于5个不同的地点。FLI主要关注如何保护人类免受人畜共患病伤害,包括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和有效防控等方面。受人口急剧增长、环境破环、流动性增加、动物育种和畜牧业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人畜共患病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在德国许多地方的研究所、高校、研究机构和联邦部门都在进行相关研究,采取的形式有小型工作组、特别项目和大型合作网络等。

过去十年来,德国国家人畜共患病平台一直致力于推动专业交流和跨学科合作,目前平台已拥有1000名会员。这座信息服务网络受联邦政府教育及研究部(BMBF)和其它研究所资助,面向德国从事人畜共患病研究的所有科学家开放。

新的市场参与者可获得相关帮助

德国在这方面的努力,为创新型国际公司和研究所开放出许多潜在增长领域。德国的国家经济促进机构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为计划进入这片新兴市场的公司提供无偿帮助。GTAI的行业专家Flérida Regueira Cortizo (flerida.regueira@gtai.com) 和Anne Bräutigam (anne.brautigam@gtai.com)很乐意与您讨论如何投资德国。只需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即可预约电话沟通。